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部署了三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二十二项是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深入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那么,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荣获“2024年度文化行业十大创新企业”的广州龙联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龙联科技),通过自主开发的“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数字力量,让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焕发新生。
建设多元乡村数字馆,筑牢文明乡风文化根基
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灵魂根基,也是文明乡风的重要源泉。龙联科技“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可以构建村史馆、农耕文化馆、家风家训馆、名人纪念馆、道德模范馆、乡村档案馆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乡村数字馆。这些乡村数字馆宛如一座乡村文化的宝库,将乡村的历史沿革、独特民俗、非遗技艺、杰出人物事迹以及家族传承脉络等珍贵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系统整合与全方位展示。
借助乡村数字馆,无论是身处乡村的村民,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客,都能轻松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随时随地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的热情,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乡村文化的奥秘,有力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交流,为文明乡风建设筑牢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搭建乡村特色线上商城,激发文明乡风经济活力
“三农”工作,农民增收是关键。龙联科技“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可以构建独具特色的乡村特色在线商城,让乡村好物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助力农民增收。
通过乡村特色在线商城,农民可以将乡村的特色农产品、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富含文化内涵的非遗文创产品等推销出去。一方面,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让农民在经济上获得实惠,从而更有精力和热情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与文明乡风的营造中;另一方面,乡村好物的销售过程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过程,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产品背后的乡村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文明乡风建设的相互促进。
实现数据确权、流通、交易,赋能文化瑰宝焕新生
要让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焕发新生,就必须让其可确权、可流通、可交易。作为“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试点机构、国家数字版权登记上链机构、《国家文化大数据系统》标准参编单位”的龙联科技,其“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可以提供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一条龙服务,赋能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数据确权环节,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借住区块链技术为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生成唯一、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字凭证,并发放由国家版权局统一监制、省级版权局签章的电子版作品登记证书;在数据流通环节,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可以帮助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持有者的数字版权上架销售、发行数字藏品;在数据交易环节,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可以将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的数字版权放到国家文化大数据平台进行交易。
叠加元宇宙展示技术,创新呈现乡村文化
创新文化展示形式对于吸引大众关注、传承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具有重要意义。龙联科技“乡村振兴文化数字建设系统”创新融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字人等前沿元宇宙展示技术,乡村独有的自然风光、非遗技艺、乡村博物馆等可被全景式、沉浸式数字化呈现,让包括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在内的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振兴中亮眼的风景。
其中,借助VR技术,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数字馆中历史文物的独特韵味,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AR技术的运用,则可以让剪纸、刺绣等非遗技艺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眼前,极大地增强了文化展示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而数字人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的互动,将乡村文化传递给游客。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数字力量的加持下,乡村文化遗产和乡村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定会绽放新时代华彩,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