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陶瓷史的一页空白,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此梅瓶蘑菇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以亭亭玉立挺拔修长的感觉。通体施白釉,釉面布满褐色釉斑点,胎质细腻,釉面光洁,无任何杂质,玻璃质感较强,透明度较高符合邢窑白瓷的烧造特征,极其难得。

显微镜下观察,釉面有自然破损,釉层深处伴附着许多氧化后形成的大小、深浅、形状不规则的反铅和钙化层,胎内矿物质结成晶体并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辉,邢窑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仍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